扶贫 | 初心不会被隔离
发布人:赵芳芳  发布时间:2020-03-28   浏览次数:240


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讯(朱炳戌 胡钧溥 报道|摄影 朱炳戌)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北部隶属石门乡团结村距县城155公里,是全省最偏远的深度贫困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发生率也从48%将至3%以下,村子也在2019年底顺利实现脱贫出列。


深处山洼之中的团结村


2016年,刚从贵州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半年时间的胡钧溥就毅然决然地选择来到这个一穷二白极贫村工作,而这一干就是三年多。三年多的磨难与历练,这位曾经的娃娃书记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始终和他的父老乡亲们一起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笃定前行。

历年来,该村主要经济产业集中在玉米,马铃薯,豆类种植业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玉米低值产品的生产比例降低,胡钧溥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与各级领导共同为乡村百姓寻找了新的发展路径,特别着力做大做响“紫皮大蒜”产业,2019年村里村民靠大蒜产业促进增收超过万元/亩,育种基地的定位可望为团结村走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但全村土地资源破碎,加之人力资源缺乏,产品运输成本高的限制,发展大蒜产品加工的路径阻碍巨大。

也正是陷入发展之困之际,2020226日,我院朱秋劲和曾雪峰 两位教授与合作企业黔硕科技公司张总等一同驱车前往团结村开展精准扶贫对接工作,力求为村及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成为农户增收的紫皮大蒜种植基地


通过实地探勘、走访调研和座谈,形成一定产业发展共识,1、针对“紫皮大蒜”产业,促稳发展,集中村组建设高温冷库调节延长农产品保鲜期;2、挖掘规模化企业平台资源,谋求常年的原料供应渠道;3、加快竹产业种植备选项目快速立项实施,促进生态环境整治和可持续发展;4、整合马铃薯与大蒜等资源,开发特色食品生产加工作坊,丰富村民创收增收路径。在调研回程途中,专家已为团结村的老百姓联系了高温冷库设计和建设单位,也为大蒜销路对接了几个厂家,其中不乏大蒜年采购量达到200吨的调味品企业,今后学院还会持续关注团结村的发展。


考察组与胡钧溥(左二)支书合影

 

  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胡钧溥表示:要在巩固“村两委+自管委+十户一体”三级自治的改革成果基础上,加快完善积分管理的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综合体系,带动群众抱团脱贫,抱团发展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全民参与脱贫攻坚,产业建设,也参与到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建设上来。

2020年乃全国决胜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团结村迄今还有1449人未脱贫,但所到之处,看到村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高昂,20吨运货卡车正在忙着为村庄送来了马铃薯种,团结村村民正走在“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光明大道上。